臣要善终 - 第7章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再者,他也实在看不过俩人这么隔着空互相打听,宁蕖回披香苑也遭了沈大人一阵旁敲侧击呢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新官服好看,恭喜宁公公升迁。知道没连累到你,沈某心下也放心多了。”
    沈厌卿说话时,仍是笑眯眯的。
    杨驻景坐在旁边听,心里吐槽沈大人说话十句有八句都带拐弯抹角的刀子。
    刀刀都剐向他自己,不知道何怨何仇。
    宁蕖面圣的紧张劲还没过,手还发抖,抹了把额头上不存在的汗连连躬身。
    光答些都是陛下仁爱多亏沈大人提点的客套话,僵得像个干巴的虾米。
    沈厌卿没多为难他,叫两个人带他去擦头发了。
    可怜宁公公顶着初春的寒风走回来,吹了一路头发还没干透。
    也没个有眼力见的宫人送条毛巾递个风帽遮一遮。
    披香苑的宫人细心,杨驻景还没迈出门槛,已闻到姜汤的气味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杨驻景回神,看着姜孚坐在对面一副语塞的模样,知道是又别扭上了。
    虽然十次里有八次,他压根都不知道对方在别扭什么。
    依他看,想见就见,想说就说,犹犹豫豫是什么意思呢?
    两个人从前远,现在只隔着几道墙几条路,一刻钟就走到了。
    他把栗子仁扔进嘴里嚼嚼,眉毛惊讶一抬,把心里惦记的事儿全忘了:
    “甘草水煮的?好甜。”
    “本来就甜。给你包两斤,带回去吃吧。”
    迁田去冬贡来的,只两石,模样口味都新,忽悠小孩正合适。
    姜孚给自己剥了个。
    他还没吃饭,光顾着折腾了,饭菜都在就近的小厨房热着,不然也不会急着下逐客令。
    披香苑那边的事他其实都知道,文州这一程也没什么不清楚的。
    都有人上报,记录的册子还在隔壁案头压着。
    他也不知道自己把人叫过来是图什么,但不见一面就是心里没底。
    和要见老师的念头正相反。
    越是想到迟早要去,他就愈觉得自己好像被倒吊起来了,喘不上气,一颗心忽忽悠悠的。
    他想,他做了这么多事,这么多准备,他是应该准备好了的。可是只要一动往那边去的心思,他就又慌张起来了。
    阔别如此久了,老师如今是什么模样呢?他自己又是什么模样呢?
    虽不至于认不出,可他变了许多,他自己清楚……
    “不成啊,我娘八成在家拿着棍子等我呢。”
    “我一进门,就先问三十杀威棒,打的我五天十天爬不起来,一月两月出不得府——”
    杨驻景讨人嫌般往他旁边蹙摸着,摆明了是要拿个脱罪的令儿。
    又或者是要再蹭一顿宫里的饭。
    姜孚止住胡思乱想,揉了揉眉心:
    “舅母岂会那样?你又胡言乱语。你不愿走就留下来吃,再留你住两天。”
    “躲一天是一天,你是这么想的吧?”
    “当然不是!我怎么好意思打扰陛下进膳呢!住就更算了啊,我惦记家里。”
    “我只求陛下跟我娘说一声,好歹给我描成正事。”
    “免得她又说我混出去,干了什么欺男霸女的勾当,我长了嘴也解释不清啊——”
    杨小侯爷笑嘻嘻往后缩了缩,有要撤退的意思了。
    他是外臣,又算外戚,真敢在宫里留宿,明早御史台全台都来精神了。
    到那时,他爹他娘才要追着他往死里打呢。
    见好就收,他这一行有功,否则也不敢在这犯贱。
    姜孚敛着眉,盯着自己这表弟看了半天,忽而嗤地笑了一声。
    虽知道笑的是自己,杨驻景还是跟着莫名其妙地笑。
    对嘛,这才有点二十岁的样子,表哥一天到晚绷着个脸,跟老头有什么区别。
    “都打过招呼了。你把你在文州买的那些东西管好就行,别让人扣在侯府门口当贿赂给扔了。”
    “带这么些东西做什么?还有人问我,杨小侯爷是不是私运兵械去了,这么大阵仗。”
    杨驻景知道这是玩笑话,也不紧张,依然咧着嘴答话:
    “出去一趟,总得给家里人带点礼物。文州那边和京城好不一样!臣没见过世面,看什么都新鲜。”
    “确实新鲜?”
    “确实新鲜!”
    姜孚不说话了,捏着手里的栗子壳,喀嚓几声,掰碎成一小片一小片的,半晌悠悠飘出一句:
    “也难怪老师不愿意回来。”
    杨驻景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该滚了,陛下的少年心事时间容不得外人掺合。
    多听上几句,回头等陛下想起来了,恼羞成怒了,还要找人算账。
    他还年轻,听不得这些酸话,遭不起这样的罪。
    但这样的表哥他其实愿意见到,有了外放的感情,这才像个人样。
    皇帝的壳子箍着人不许哭笑,他不好妄议;可是作为骨血相连的亲戚,他担心姜孚心里头是苦的。
    就如今日这剥着栗子的小聚,看着轻松随意,不也都是做给他看的么?
    又要问私事,又要点公事,回头还要派人去他们家给个不轻不重的解释,让这事平稳落地。
    他一想到这些,便替姜孚累得慌。
    皇帝真不是人当的啊。
    他十分冒犯地感慨了一下,咂咂舌。
    若沈大人回来能让表哥轻松些,那他也算是破天荒做了一件有用的好事。
    杨驻景火速行礼,火速地退下了。走路带着风,唯恐慢一步都要被宫里的风水咬。
    安芰站了半天的桩,适时地上前问道:
    “陛下,传膳么?都备好了,陛下可移步——”
    姜孚打断他:
    “就在这,少拣两个菜端过来吧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安芰不敢有异议,转身要去传话。
    “那边香炉里的醒神香燃得差不多了,添些。”
    安芰又急急回身,点头称是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?”
    安芰小心翼翼抬头,打量自己这位主子是否还有再吩咐其他的意思。
    “……沏浓茶来。去吧。”
    安芰最后应一声是,安排去了。路过御书房正殿时瞥了一眼门里的灯火,暗叹一口气。
    陛下今日又要熬夜批折子,好补上这几日巡京畿的缺儿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沈厌卿吃过饭,沐浴过,换了衣服,坐在厅里懒懒地拨着炭火。
    披香苑备着的衣服颜色与他穿来的相差不多,料子却陡升几个档次。
    柔软细腻,寻不见缝线,站远看着也浮着一层锦光。
    这时才显出沈厌卿容貌的底子好,穿如何富贵的衣服也不显得突兀,反倒本该这样似的。
    京城进了春天,但晚上冷,宫中不怕多费银钱,仍续着炭火,烘的室内暖融融的。
    两个宫婢往地上小捧小捧的洒水,又有两个年幼些的小丫头跟着,拿着工具把水痕抹匀,使屋里多些湿气,不至于燥得烧心。
    沈厌卿看过了披香苑宫人的记录册子,知道这两个年长的叫丰荷、沛莲,算是披香苑的掌事,管着其他人。
    大概是被有意叮嘱过,她们二人表现得极为沉默寡言,不主动向她们搭话则绝不出声。
    举止也稳妥,站在屋里就像没这两个人。
    沈少傅对小皇帝是如何训人的不感兴趣,但觉得这两个名字有趣的紧。
    “又是蕖又是莲的,陛下这是赏了我一窝儿的荷花啊。”
    他扣上炭盆镂空的盖子,转身看了看那两个水盆,水差不多泼尽了。
    此时叫来聊天,算不得打扰她们。
    丰荷沛莲对视一眼,将手里的水盆递给各自跟着的小丫头,小丫头们乐颠颠下去了。
    丰荷先开口答话:
    “奴婢二人的名字,与安公公、宁公公确实有些渊源,但事先并不相识,今日还是第一次见面。”
    沛莲则补充道:
    “奴婢二人从不满周岁就在宫里了。”
    这是沈厌卿知道的,册子上写的很清楚。先前她们一个在制衣局,一个在尚膳司,品级不低。
    沈厌卿朝她们和善地笑笑,示意自己并没有要查问什么的意思,只是随意聊天:
    “是什么因缘?可与我说说么?”
    一旁的宁蕖本在走神,听见这两句话也搭话:
    “这件事我也知道些。”
    “那年是丰年,雨水好,万姓生活安乐顺遂,故岁末时大庆。”
    “又赶上宫里修荷花池,两边儿都想着做点什么赞颂天恩,顺带着沾一沾年节的福气。”
    “因此就各挑了两个年轻宫人,改了名字。内侍这边是我和安公公……”
    丰荷沛莲齐声福身答道:
    “宫婢这边就是我们二人了。”
    宁蕖接道:
    “对,是这两位姐姐。我只听过这件事,一直没见过真身。”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