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要善终 - 第106章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他们的年纪,他们的阅历都恰巧夹在这两代人之间;
    好比餐风宿露的蝉,天生就只知忠于天家;
    什么也不去求,什么也不去想,有生之年都永永远远站在自己主子身后。
    只要得到了一次回眸,一点点垂怜,就满足得像是拥有了世上的一切。
    为他们而生,为他们而死……
    固然愚昧,固然可笑,可是与只能目见三季的虫豸,有什么探讨秋后光景的必要?
    那种能为一件事而奉献出全部热情和爱意的,令人昏了头一样的专注,又有几人有幸体验呢?
    他不需要回报。
    他虽得了,但他确然不需要;这也并不是卖乖……
    沈厌卿听见外面沈殊报了一声“傍晚即可到文州州府了”,昏昏沉沉间又睡了过去。
    软被裹在他身上,像个光亮的茧。
    在他的知觉彻底陷到黑暗里去前的最后一刻,忽有一道灵光闪过他的脑海:
    倘若就这么一直睡下去,愈睡愈沉,愈睡愈久,直至永远也不醒来……
    那是否也算是一种渐渐地,慢慢地,无知无觉中过渡到死亡去的“善终”呢?
    啊,不行。
    他答应了姜孚的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鹿慈英憔悴了,眼睛却比以前更亮。
    一更鼓响的时候,沈厌卿在文州府衙中见到了他。
    这年轻的神王太子依旧鲜妍出世,衣袂飘飘;
    行走间好似有神光在脑后摇曳,踏过的地方几乎要生出莲花。
    容貌比之新开的芙蓉尚能胜过三分,仪态较于锦帘后的神像还要更加端庄。
    只要一见了他,便知先前朝堂上出现的神像定然是假。
    此人就该一生一世都如此恬淡美好,怎会被那样的杀伐之气染了心?
    如此完美的一尊行像,见到旧友第一句话,竟是问了个最有人间烟火气的问题:
    “叔颐可吃过了?”
    沈厌卿失笑,也只好答:
    “是。慈英要邀我去何处呢?”
    同于山中相处六年,他只听半句话就能听出对方的意图。
    鹿慈英朝他笑——唯有这时的笑容才是真心实意的——挽起手中红线,像是拈了个诀。
    “叔颐的身体要紧,自然不敢让你久等。”
    “明日日出之时,解药便可制好了,只是要在皪山那边。”
    “山便不要你再登,小童会送到山脚临水处。”
    “今夜月色难得,叔颐可愿与我一同夜游礼湖呢?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礼湖是此城最大的水系。
    支流盘绕蔓延,几乎将文州托成了一座水上城。
    水绿连着山青,尤其盛产莼菜莲藕,只可惜还不到季节。水又甘甜,常酿作酒。
    家家都有小船,小孩子不到十岁便能划动自如。
    若要到哪里去,哪怕是加上登船系船的时间,也比过桥绕路快上八分。
    虽然如此说,石桥木桥亦是不少。
    夕日将倾之时,站在一座桥的最高处,西面即可目见重重拱桥与水面倒影套作一叠又一叠;
    便有火红的霞光自桥洞下穿出,恍若无物可抵,灿然刺入客心。
    那时才叫人愁苦——再高远的志向也抵不过对故土的思念,再坚韧的宦游之人也不由滚下热泪。
    景色再美,终究不是魂梦安心之处。
    ——这是沈厌卿曾在文州阅过的风光。
    他爱山水,可是并不爱此处的;
    因着他知道,他不属于这里,他不过是流落到这里,苟且着寻一个避雨歇脚的地方。
    鹿慈英与他亦是相同,又有不同——慈英太子降于皪山,也终将于皪山上归去。
    倘若离开自己的法场,便做不成神仙了。
    幸而此时只是仲春的夜晚,并没有那些令人恼恨又多想的景观。
    只有夜色如水,水如夜色。
    荷花未开,藕亦未熟,唯有卷卷嫩叶挺立如梭。
    可是只要一临近那无垠般的水面,沈厌卿就好像看见了昔年碧色连天的荷花。
    或许他们这两个迁谪之人真有过在山水中得乐而忘忧的时刻;
    可是如今看来,大多不过是刻意扮作豁达。
    沈厌卿没有让任何一人跟随,只他们两个——他知道有些话只有摒退了旁人才能听到,亦不信旧友会害他。
    他们并肩而行,一路无话。
    冷月无声,银光尽洒。
    白日闹市的尽头是一处小船港,盛夏时借出许多游船,作采莲折藕的仙车;
    其余三季随心挂着,随人去乘;无人乘时,就任湖水在船底绕上藻荇。
    鹿慈英抽出腰间宝剑——沈厌卿这时才确信那是把剑——往系船的桩子上一敲;
    碧绿而白的麻制船缆便脱下来一条,柔蔓似的垂进水中,带着船身一荡一荡。
    神王太子悠然俯身,将浸了水的揽绳拾起挽在手中,牵紧了:
    “请上船吧。”
    沈厌卿轻咳两声,迈进这无篷的小船,花了几步才站稳。
    他回首一笑,嘲弄似的:
    “怎的不登船再解缆?如此,你要上来岂不是麻烦许多?”
    鹿慈英矜然持着笑意,也不怕他说:
    “我自幼长于此处,叔颐难道忘了么?”
    他伸出足尖,点上船头,又渐行而下;
    本该是极惊险的动作,却不见船身有半分动荡起伏。
    仿佛他踏上的不是一艘小小的旧木船,而是天仙才能行过的玉阶。
    千年不腐,万年不蠹,与天地同恒久,与春秋一死生。
    他捧着的船缆缠着新藻,倒像是朝奉云中玉京之人才能摘下的一茎翠玉芙蓉。
    鹿慈英将那枝绿意盘在船尾,与友人擦肩而过,行至船头,由由然抱起桨。
    月至中天,风正起。
    吹皱水面,一如万顷碎银。
    桨声柔软,划开渌波,回环往复。
    船舱里很干燥,沈厌卿慢慢躺下去,枕在龙骨上,星汉银河都在他眼前摇过。
    “慈英。”
    他听见自己说——他放松得太过了,魂魄都飘出去,只能像个看客似的听自己说话。
    “嗯?”
    撑桨的人并未回头看他,声音却温柔。
    “你身上有血腥味。”
    或是觉得这一句尚不够明了,沈厌卿抬手遮住一半的视野,从指缝里去看夜幕。
    他补充道:
    “——你杀了人。”
    第88章
    沉静夜色中, 鹿慈英低低地笑起来。
    这笑声并无被指摘的羞愧或是不安,而是清澈明亮,像个少年——他确实还勉强称得上是少年。
    “叔颐会因此而怕我么?”
    虽知道对方背对他看不见, 沈厌卿还是做了个摇头的动作。
    “不会。”
    “我没有资格怕你。”
    死在他手上的人数也数不清,他又哪里配得上去说其他人呢?
    鹿慈英又划了两桨, 动作很快, 令船轻盈地向前冲去;
    随后就一转身, 潇洒地把桨丢进船舱,也不顾水——一甩衣袖,坐下了。
    “那就足够了。”
    他指间的红线缠得比以往还多, 竟不影响动作,只是沾湿了坠得更实了些。
    玉珠盈了水,更清更亮。
    沈厌卿也并不想去问对方手刃了何人;
    文州潜在的祸乱想要按住,就总要有人死。
    只要不是他们的人就行——若有那种意外,沈家的眼线早就报上来了。
    因此鹿慈英的剑所见的血, 多半是内贼或是惠亲王旧部的;
    又或者该说是……秦家?
    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总让姜十佩一个死人背这个罪名也不大好。
    更何况,还有姚伏之前密报的事,只是还不到拿出来见光的时候……
    鹿慈英却似乎很有聊天的兴致,盘膝坐好,眼睛很亮地看着他:
    “该我问你了。”
    沈厌卿倚着船舷坐起,也回望他: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“六年过去,竟还有不清楚的事情么?”
    “倒是我小看了慈英你。”
    若是以前, 他定会在这里打趣一句“太子殿下”。可他现在又是朝中的人了, 不能再如此讲话。
    鹿慈英捧起桨板, 小心拂下上面缠的水草,丢回水中, 眉眼间尽是不知原因的笑意:
    “这世上,哪有金汤一般的事情呢。”
    “难不成叔颐厌倦了,不肯再答我?”
    “——也好。”
    “能让你欠我些东西,亦是不错。”
    沈厌卿摇头:
    “是我不对,有人要和我讲些镶金带玉的话,我却不领情,真真是不解风情。”
    “你问罢,我仔细听着,绝不多一句嘴。”
    鹿慈英背着水天之间的分界,月辉轻轻描着他的面庞,在他笑起时的卧蚕上点过两道亮光。
    彼时彼刻,这小舟好像真脱开了世间的一切禁锢,只漂在水上。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